约翰内斯·勃拉姆斯(Johannes Brahms,1833—1897)德国作曲家,是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且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。他在交响乐、艺术歌曲、室内乐等诸多音乐体裁的创作上取得了伟大成就,尤其是在室内乐创作方面,他被誉为“19世纪室内乐作曲家中的巨匠”。勃拉姆斯创作了钢琴三重奏、大提琴三重奏、弦乐五重奏、小提琴奏鸣曲等多种不同组合形式的室内乐作品共24首。室内乐作品贯穿着勃拉姆斯的整个创作生涯,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风格,也分别展现了他不同时期的不同创作倾向。创作初期,勃拉姆斯喜好严谨的古典形式,注重作品的抒情性。他的中期室内乐作品结构布局宏大而精致,具有交响性特征。晚年时期,他的音乐风格发生了变化,此阶段的作品形式简洁,抒情含蓄,略带忧伤,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思索。《中提琴和钢琴奏鸣曲》(Op.120)是勃拉姆斯的晚期作品,表现了他在生死哲学方面的乐观态度。
一、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的艺术特色
1894年夏,勃拉姆斯在巴德·伊什尔创作了《f小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和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。起初,这两首奏鸣曲是为单簧管而做。1894年5月,勃拉姆斯在维也纳的室内乐音乐会上再次被单簧管演奏家里查德·米尔菲尔德(Richard Muhlfeld,1856—1907)的表演打动,写下了f小调和降E大调两首奏鸣曲。不久,勃拉姆斯为缅怀密友比尔罗德,将这两首作品改写为中提琴和钢琴形式。
在改编过程中,作曲家为了突出中提琴的音色,增加了专为中提琴演奏的双音,在个别地方音域也有所变动。虽然这两首奏鸣曲改编自单簧管作品,却是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中提琴作品,是中提琴演奏家的经典曲目。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呜曲》体现了勃拉姆斯晚期创作的主要特征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韵。能否将表现浪漫主义情怀和遵从严谨的古典主义形式较好结合,是衡量19世纪的作曲家室内乐创作是否成功的关键。在勃拉姆斯之前,无论是舒伯特还是舒曼,作曲家在室内乐创作上并未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相得益彰。勃拉姆斯的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形式严谨的同时具有优美的抒情个性,理想的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。
二、作品的曲式和和声分析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>由三个乐章构成。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,结构图示如下:
本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的结构。同古典时期的奏鸣曲式相比,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各个部分完整具有古典主义风格调性布局特征,再现时的调性回归,也和古典时期一致。
以下部分体现了与古典主义风格的区别:副部调性在属调的平行调上;结构上加入了尾声;呈示部中的连接由新材料引入。
第二乐章为复三部曲式。与第一乐章忧郁情绪的表现不同,充满了乐观、人世的情感。同时,也表现了勃拉姆斯对于民间舞蹈音乐的喜爱。结构图示如下:
此乐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对比性三部曲式,但是达不到像奏鸣曲式那样的复杂。本乐章的主要特点是呈示部的内部很复杂,是一个五个部分的回旋曲式的结构,且最后的叠部结束在新调上,类似于奏鸣曲式的呈示部。而再现部的调性统一在呈示部开始的调性上,使本曲更加具有奏鸣曲式的特点。但在以下方面和奏鸣曲式又有很大差别:呈示部没有单独的反复;呈示部中A同B的调性没有对比;中部和呈示部之间为对比关系,且只有两个部分,还没有强烈的调性展开。所以将其定位为三部曲式更为合理。
第三乐章为一组变奏曲,勃拉姆斯在变奏曲这一静态的形式中注入了动态的因素,全曲在坚定、果敢的气氛中结束。曲式结构图示如下:
本乐章采用了回旋曲式的结构,除了3和4插部相连之外,其余插部都有叠部间隔(这是判断其为回旋曲式的一大依据)。与第一、二乐章中中提琴、钢琴的地位相比较,此乐章中提琴明显具有占主要协奏地位的特点。而三乐章中频繁的模仿写法让两件乐器更具有了重奏的意义。
3中提琴演绎分析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>第一乐章愉快的快板(Allegro amabile)—一主题旋律优美动人(见谱例1)。所以在演奏这个主题时应注意左手先揉弦,在音乐没有开始时提前进入演奏状态,使音乐更加感人。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第一乐章第1至8小节
之后,旋律在经过一系列的琶音后,出现了力度较强的音符(见谱例2),通常来讲这样的强音符都表达了作曲家较为强烈的情感,所以在演奏这几小节时,应注意弓杆不要倾斜,用较强的力度和较长的弓段来演奏,同时配合左手的,揉音,幅度要大,频率要快。更加要注意的是此时的音准和节奏要把握准确。
谱例2: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第一乐章第18至25小节
随着钢琴声部的渐弱,音乐马上又转到平静柔和的状态(见谱例3)。在这样的强弱对比下,右手要对弓杆,弓速,弓段等方面进行调节,转变到较为柔和的音色。后面的地方需要提出的是再现部分。在演奏再现部分
的前面几小节中,应稍做一些渐慢的处理,为后面音乐的情感做一些铺垫。然后以原速进入再现段,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中提琴旋律声部跟乐曲开始时的音符是一模一样的,但
此时的钢琴伴奏声部已由开始的八分音符转变成三连音的形式,所以,在音乐情感上,要比前面更加强烈。演奏时也要有所变化。乐曲结尾,以安静柔和甜美的音乐落下帷幕。
谱例3: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第一乐章第97至102小节
第二乐章一热情的快板(Allegro appassionoto),近似谐谑曲,刚毅果断,主旋律一开始便带着一种冲动的如火的激情,把第一乐章继续发展到新的阶段(见谱例4)。主题时而在中提琴上,时而在钢琴上,然后形成优美的二重奏。所有这些艺术的细节造成一个和声的整体,使音乐充满着激动不安。演奏时应注意把握音乐的连贯性,不要断开。
谱例:4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第二乐章第1至9小节
乐曲中段则与之形成对比,钢琴把音乐带入到深沉而凝重的状态。随后,中提琴声部进入,旋律优美流畅。(见谱例5)
谱例:5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第二乐章第95至100小节
后面的一小段双音演奏,虽然难度不大,但在音准的把握上还是要多加注意,尤其是纯5度的双音。乐曲之后进入再现部分(见谱例6),与第一乐章不同的是,作曲家对这个再现部分的最后一小节稍做了改动,虽然只有几个音符,却使音乐更加饱满,情感上也更加强烈,得到升华。
谱例:6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第二乐章第146至149小节
总体来说,演奏这个乐章主要是要注意到音乐句子的连贯性,和左手揉音的配合。还有就是对整个乐曲调性音准的把握上,一开始便是6个降号,中段转到5个升号,在到6个降号,耳朵要仔细的辨别每一个音。
第三乐章终曲由行板加速进行到快板(Andante conmoto—Allegro),这是一首严谨的古典曲式的主题变奏曲。
从发挥音色表现力的角度来看,深厚而饱满的中提琴音色巧妙的同钢琴相结合。唯一的快速度的变奏是在小调上进行的,是本乐章戏剧性的中心。在这个变奏中,两种乐器一唱一和,交相辉映。演奏时更是要注意与钢琴声部的配合,如节奏上的伸张,音色上的变化,强弱的对比等方面要做到一致。结尾一最后的变奏一自由而宽广,作为奏鸣曲全曲的结束。在结束段,中提琴与钢琴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(见谱例7),这时钢琴声部的旋律重音并不是在每小节的第一拍上,感觉非常没有规律,所以节奏一定要准确无误。
谱例:7 。
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第三乐章第149至155小节
结语
勃拉姆斯《降E大调中提琴与钢琴奏鸣曲》在音乐结构、和声的功能上遵循了古典主义严谨的形式,但在旋律的抒情性、和声的色彩性等方面又体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特征。学习及演奏该部作品应将这两个特点结合起来,整体把握,分清所演奏的部分在全曲中的作用,从而保证乐曲的演奏质量。
作者:龙敏,原载于《咸宁学院院报》2012.12